在面對高齡化與地理落差的雙重挑戰下,如何讓智慧科技真正深入原鄉、改善長者健康,是一項重要且迫切的任務。這篇文章,將介紹成功大學蔡美玲教授團隊推動之《行動力智聯網啟動偏鄉抗衰弱之路—遠距復健》計畫,其中子計畫四的「原鄉居服老人的智慧復健」。我們透過引進本團隊的智慧復健系統「愛動系統」,進入居家服務當中,讓居服員透過愛動系統協助老人衰弱篩檢與復健運動。我們相信:科技不應是冷冰冰的儀器,而是溫暖陪伴的媒介。
要讓智慧復健系統有效落地,光有設備與技術遠遠不夠,更需要「人」的參與及轉化。本此分享的重點,便是我們如何從服務現場出發,培訓在地的居家照服員成為「愛動班長」,讓他們成為推廣智慧復健與衰弱預防的第一線種子教師。這不只是訓練,也是一場跨領域合作、在地扎根、實踐落地的挑戰與成果。
從單點教學到系統擴散:智慧復健推廣的全新模式
以往推動智慧健康科技往往依賴專家個別示範或臨床人員帶領,但這種一對一的教學方式難以大規模推廣,更無法真正融入原鄉與偏鄉的照顧現場。因此,我們設計出一套系統化、可監控、可追蹤、可認證的完整訓練流程,透過五個執行階段,建立可複製、可擴散的原鄉智慧復健模式:
一、在地合作洽談與系統進場:建立信任,串聯照顧網絡
這次計畫以屏東原鄉地區為起點,與長期深耕當地的中華家庭暨社區展望協會合作。我們從洽談開始(見圖一),深入了解居服單位的運作模式,與居服機構的督導與主任進行座談,說明智慧復健系統的目的、功能與潛力,並邀請他們參與合作。
同時,我們拜訪當地衛生所(見圖二),取得支持並討論未來如何建立「衰弱轉介流程」,期望透過科技輔助,讓服務中的長者若發現持續衰弱時,能有效導入醫療資源,獲得即時協助。
這樣的信任與共識,為後續的推廣鋪好了路。我們也隨即舉辦居服員宣導說明會,讓第一線工作者認識這套系統與基本動作。不過,我們也意識到,傳統的團體說明會無法真正達到實務訓練目標,因此轉向設計更有效的訓練方式。



二、打造線上訓練與支援機制:兼顧效率與彈性,降低數位門檻
要讓每位照服員都能熟悉系統,我們以「線上影片 + 學習監控 + 即時支援」的方式設計訓練流程。
我們製作了分段明確的線上教學影片,涵蓋了衰弱篩檢、四式復健運動、設備感測器使用、平板開機與藍牙操作等內容,並附上標記段落,方便居服員快速找到需要的教學部分。影片除了操作步驟,更加入背後的原理與肌群鍛鍊目標,讓照服員理解「為什麼做」、「怎麼保護老人」,而非僅是機械式執行。(見圖四)
我們也建立了LINE官方帳號「愛動班長訓練班」,作為學員訓練期間的主要互動平台(見圖五)。這個帳號具備:
- 自動導覽訓練流程
- 線上影片連結快速取用
- 問卷填寫與個人化帳號發放
- 常見問題查詢與即時提問
這個機制不僅提供一對一的支援,也大幅降低了群組訊息干擾與操作障礙,是數位導入在原鄉可行化的關鍵之一。
(B)%E3%80%81%E7%B7%9A%E4%B8%8A%E6%95%99%E6%9D%90%E2%80%94%E3%80%8A%E6%84%9B%E5%8B%95%E3%80%8B%E7%B3%BB%E7%B5%B1%E6%95%99%E5%AD%B8.png)
(B)(C)%E3%80%81%E3%80%8A%E6%84%9B%E5%8B%95%E7%8F%AD%E9%95%B7%E8%A8%93%E7%B7%B4%E7%8F%AD%E3%80%8B.png)
三、先培力居服督導,再帶照服員:培力從種子開始
在整體訓練流程與教材設計完成之後,我們的第一步並不是立刻對所有照服員展開推廣,而是選擇先從每個照服機構內最關鍵的橋梁人物—居服督導開始。督導不只是行政上的協調者,更是機構中同仁遇到問題時最常求助的對象。因此,讓他們率先理解、熟悉並親自完成整套訓練流程,是我們在推動智慧復健系統時的重要策略。因此,我們安排了專屬的督導說明與訓練場次,深入說明整體架構的設計邏輯、訓練流程的意義與系統功能的運作方式,並邀請督導親自操作教學影片、登入系統、體驗感測器與復健操作,從學習者的角度出發,實際走過每一個訓練步驟(見圖六)。
這樣的安排將可達到三項核心目標:
- 讓督導先掌握計畫精神與執行細節,當日後照服員在實務中遇到困難,能立即獲得來自機構內部的協助與指引。
- 強化組織內部的支持網絡,培養出一群能解釋、能操作、也能鼓勵他人的在地推手,避免計畫僅仰賴外部團隊推動。
- 提升整體執行的穩定性與永續性,讓這套智慧復健系統在原鄉不只是一次性的介入,而是成為可被機構內部持續維運與擴散的照護工具。
唯有先讓「種子」紮根,系統推廣的根才能穩,葉才能繁。這正是我們選擇從督導開始、逐步帶動整個機構團隊共同成長的理由。

四、培訓照服員,從接觸到應用:降低陌生感,建立參與感
在督導完成訓練後,我們舉辦正式的照服員說明會與訓練流程啟動,從理解開始,逐步引導參與。會中首先清楚說明計畫內容、整體訓練架構、影片學習方式、我們能提供的協助服務與最終考核及獎勵機制,讓照服員們理解「為何學、學什麼、學完能做什麼」。
現場我們協助每一位照服員加入LINE官方帳號「愛動班長訓練班」,引導他們完成註冊、登入學習平台並填寫基本資料與報到問卷,確保每位學員都能順利取得個人專屬帳號與學習入口。
接著,我們將學員分組,進行實際操作演練:從點開影片到使用感測器模擬黏貼流程,讓大家先「動過一次手」,降低對科技的陌生感與焦慮感。透過現場的手把手引導,讓學員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下探索與熟悉整個系統。
說明會結束後,照服員將依照自己的時間安排學習進度,我們則從後台觀察訓練完成度,必要時給予提醒與協助。此照服員說明會將於6/30舉行。
五、實地考照與執行承諾:把訓練變成服務力
完成訓練後,照服員需經過實地考核,操作內容包含感測器黏貼、復健指導、長者互動與安全評估。我們與居服機構安排測驗場地(如鄰近日照中心),確認其已具備獨立操作能力後,才頒發合格證書,並簽署服務承諾書,正式成為「愛動班長」。
通過者未來可於照護過程中提供智慧復健與衰弱篩檢服務,並在計畫期間獲得回饋金獎勵,兼顧訓練成果轉化與工作動機強化。
結語:擴散智慧健康照護的在地行動力
這套從理念→工具→訓練→認證→服務的完整流程,實踐了智慧科技「落地偏鄉、落實照顧」的核心精神。
愛動班長的培育不只是一次訓練,而是一場結合健康科技、人力培力、照護倫理與地方永續的社會實踐。這樣的模式未來可作為:
- 長照體系導入科技服務的範本
- 偏鄉照護工作者數位賦能的藍圖
- 衛政、社政與教育共同推動健康平權的策略節點
智慧不只在系統中,更在於人與人的互動中。透過這次原鄉智慧復健計畫的推動,我們看見科技不僅能提升健康,更能賦能照顧者、串聯社區網絡、創造具實證力的服務成果。
「愛動班長」計畫,正是這條路上堅實的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