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心障礙者為中心之防災整備-共識會議與社區互助機制建構

empty

為了使研究成果能真正在地方落實,慈大公衛系嚴嘉楓教授與研究團隊特別選擇位處災害潛勢區的花蓮縣景美村作為合作對象。景美村地理位置特殊,主要由加灣與三棧兩個聚落所組成,生活環境緊鄰山區與溪流,災害風險相對較高。而該村境內共有四條潛勢溪流,這些溪流在暴雨或颱風期間常具山洪爆發或土石流潛勢,對居民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威脅。特別是在2024年花蓮地區發生0403強震之後,使得當地山區岩質破碎、土石鬆動,此後每逢降雨都會出現土石流的危機,使得當地民眾只要下雨都得提心吊膽,擔心他們的生命及財產會遭遇危害。

加灣前往三棧的主要道路
三棧路(花五)為加灣前往三棧的主要道路,路旁山壁有大面積岩層破碎,田村長表示2024年10月底康芮颱風來襲時,此處曾發生大量岩石坍塌,迫使道路中斷無法通行。(團隊專任助理:陳惠冠提供,攝於114年4月18日)

三棧地區無名溪河道堆積大量砂石材料
歷經113年康芮強烈颱風侵襲,三棧地區無名溪河道堆積大量砂石材料。截至目前,相關單位仍持續整治中。(團隊專任助理:陳惠冠提供,攝於114年4月18日)

除此之外,居住在加灣聚落的身心障礙人數,為秀林鄉各聚落之冠,且其年齡分布及損傷特性多樣,增加整備及救援規劃的複雜性,災害發生時的迫切性亦讓社區性的互助災防系統更為重要。本團隊希望透過與景美村的實地合作,針對身心障礙者弱勢群體擬定災害防救整備因應策略,建立一套納入身心障礙者弱勢群體且具可及性的防災整備及社區互助模式。本研究團隊於114年1月20日首次於景美村召開共識會議,與會者包含:田廣增村長、加灣一鄰鄰長蔡秀英、巡守隊副分隊長林志雄、文健站代理負責人(代理人)陳美杏、加灣部落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伊敏・咪給、民眾黃淑英,以及包含身障者群體,共同參與以身障為主的災害整備討論會,進一步成立社區災害應變小組。此共識會議讓景美村初步了解大規模崩坍災害對獨居、需協助的身障者及弱勢的互助及社區自助機制的核心,並預計進一步規劃未來推動的內容,例如整備計畫的討論、符合村內實際情況的矩陣式腳本、兵棋推演及實兵演練等,並固定舉辦演練,希望都能在未來的一年之內逐步完成,並且建立居民自助及互助的災防意識。

與會的地方代表與村民也積極分享當地的地理環境特性、過往災害經驗以及當地目前在防災準備上所面臨的困難與需求,這些寶貴的在地經驗,使研究團隊得以初步掌握景美村的實際情況,為後續合作與規劃及科技應用的可能性建立良好基礎。

嚴嘉楓教授向景美村防災團隊說明計畫內容
嚴嘉楓教授向景美村防災團隊說明計畫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