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計畫一

子計畫二

子計畫三

互助喘息

團隊】

家總50據點說明會活動紀錄(20250715活動報導)

empty

作者:張雯音

   由國科會人文處「以包容為導向之科技計畫」補助的「鏈結與交換:建構長照『互助喘息服務』」已進入第三年的執行,本計畫獲得衛生福利部的肯定,2025年將擴大試辦,預定目標是全國辦理50個據點,已正式委託本計畫協作的社會團體—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簡稱「家總」)擔任輔導團。為了推廣互助喘息服務,本計畫團隊特於7月15日舉辦線上經驗分享會,共有134人報名,報名背景分別如下,長照相關單位38人(28.4%)、家庭照顧者關懷據點26人(19.4%)、醫務相關單位12人(8.9%)、公部門衛生局等6人(4.5%)、與其他背景:包含志工、家庭照顧者等共 52 人(38.9%),顯示各界對此創新方案的關注。依據事前報名資料顯示,與會者想要了解的主要議題為互喘支持員培力課程(87.60%)、據點合作模式(81.82%)。

   經驗分享會一開始,由家總研發副主任吳盈瑩歡迎線上來自臺灣北中南東各地對互助喘息有興趣的夥伴。接下來由計畫總主持人陳正芬老師說明互助喘息計畫的由來,由於政府五種互助喘息服務的使用並不普遍,而且大多使用一對一的居家喘息。期待透過創新計畫,提供家庭照顧者多一項喘息的選擇,並讓長輩及照顧者有更多的社會參與及互相支持的機會,並加入時間銀行概念,用「值一喘二、年底歸零」方式鼓勵照顧者喘息。互助喘息由一位專業的照服員和一位家屬照顧者值班,一起照顧4-6位長輩;喘息服務不限失能等級,只要能出門到互助喘息據點者,都會盡量服務。

   然後由家總陳景寧秘書長說明,前兩年由五個據點擴展到十五個據點,今年預計要擴到五十個據點。依據之前累積兩年互助喘息服務發展經驗,適合參與的家庭照顧者需要是同時有「能力」與「意願」者,第一類是期待週休一日的上班族、其次是無法喘息的照顧者,第三類是使用外籍看護工的家庭,當外籍看護工休假時需要援手。家總已經得到衛福部的委託,即將辦理據點評選。鼓勵假日有閒置空間的日間照顧中心或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來申請。

   接下來,本文將從四個不同類型的據點,介紹推動互助喘息的執行經驗:

一、家庭照顧者單位參與模式—家總:家總租借臺北復華日間照顧中心,由陸勁宇社工報告,家總算是直營店,位於南京復興捷運站附近,是第一個互助喘息的試辦點,目前家屬換工穩定,照服員也沒有缺乏。

二、 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參與類型—基隆市天愛社會服務協會:陳淑姿主任說明場地也是租用的,是大樓中的四樓。有家屬曾是壽司店師傅,很擅長料理,透過美食吸引大家參與。陳主任之前經營幼兒園及托嬰中心,有豐富的經營管理經驗,互助喘息服務方式彈性,也開放值班的家屬,三代同堂一起聚餐。

三、 日間照顧中心參與模式—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附設臺北頤福日間照顧中心:由陳巧晴主任報告,場地在捷運紅線石牌站附近,大樓中的三樓,有回字型的空間,可以讓失智長輩安全走動。剛開始由主管親自值班,建立問題處理的SOP,並了解長輩及家屬。活動安排有彈性,讓長輩及家屬不覺得是在上課,而是一起生活。特別鼓勵值班家屬自我肯定,少掉了對自身的評價,就不害怕來值班了。

四、 多元參與模式—嘉義市厚福據點:由新動能社會工作師事務所林玉琴所長報告,「抵嘉做伙替腳手、互助喘息輪流顧」,讓家屬理解到這種互助服務是一起生活的概念。感謝嘉義市政府補助交通費一趟100元,民眾可以共乘。還有值班四次換500元禮卷,鼓勵家庭照顧者參與換工。

活動接續,由家總陳景寧秘書長回應報名者事前提出的問題,舉例如下:

  1. 未來會由家總提供照顧支持員之線上教育訓練
  2. 交通問題各地區不同,可能需要因地制宜
  3. 自付額目前全天8小時200元、半天100元,用在午餐及材料費
  4. 能找到有意願值班的家屬是關鍵
  5. 互助喘息目前沒有安排給未值班的家屬相關活動,可以連結家庭照顧者的家照據點進行
  6. 補助詳細規定待由衛福部最後的拍板定案

歡迎有興趣的據點、照服員及家屬一起來參與互助喘息。

照片及說明

報名者背景:以長期照顧相關單位(31.40%)為主,其次為家照單位(16.53%)、其他助人者(13.22%)、醫務人員(8.26%)

報名者所在縣市:主要來自台北市26人(21.49%)及新北市26人(21.49%),顯示雙北地區對此議題之關注與參與度較高。其他如高雄市15人(12.40%)、花蓮縣9人(7.44%)、台中市8人(6.61%)亦有參與。基隆市、新竹縣、苗栗縣、雲林縣、連江縣則無人報名。

報名者單位類型:主要為長期照顧服務單位(31.40%)、家庭照顧者服務單位(19.01%),另包含學術單位、政府機關、社區照顧單位、醫療單位等。超過五成以上報名者為一線實務服務單位。

報名者想了解的議題:互喘支持員培力課程(87.60%)、據點合作模式(81.82%),其次包括平台或系統使用、案源招募方式、新據點成立流程。

計畫總主持人陳正芬老師說明互助喘息計畫的由來及加入國科會計畫的條件:社會團體加入及科技協助

家總陸勁宇社工說明第一個互助喘息據點臺北復華的現況

基隆市天愛社會服務協會—天愛銀家 陳淑姿主任報告

臺北伊甸頤福陳巧晴主任說明從日照中心週六開設互助喘息的情況

嘉義新動能社會工作師事務所林玉琴所長報告「抵嘉做伙替腳手、互助喘息輪流顧」

家總陳景寧秘書長回應會前蒐集到的問題,給予回覆,不過最終還是要等衛福部拍板定案

線上參與者最多時達132位,上圖只是部分開鏡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