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計畫一

子計畫二

子計畫三

公民培力

團隊】

公民智慧培力主題研討:從活動走向經營社群—運用Python分析找到核心群眾,並協助社群擬定更連貫的服務策略

empty

國科會「以包容為導向之科技計畫」於114年9月5日在臺北舉辦主題研討活動,由臺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張菁芬副教授主持。本次研討聚焦於「如何運用數據分析找到核心群眾」,特別邀請 Data Hub 執行長洪欣渝進行專題分享,計有14個公民團體代表參與共同交流實務經驗。

張菁芬副教授為活動開場

洪欣渝執行長以「從活動走向社群經營」為題,示範如何透過 Python 建立參與者資料庫,進行活動重疊分析與統計檢定,並繪製網絡圖以辨識核心群眾與潛在受眾,進一步規劃符合組織目標的經營策略。在實作環節中,她帶領與會者透過 Google Colab 操作 Python,示範如何結合 ChatGPT 協助修正程式碼,降低程式學習門檻,讓公民團體更容易掌握數據應用。

Data Hub執行長洪欣渝介紹如何運用Python找出活動核心參與者

與會者實際練習操作Python

研討會同時邀請南投縣家長關懷教育協會的賴季宏社工督導與詹鎧濂社工,分享如何透過 Python 整合 Google 表單與相關文獻資料,進行網絡關係分析,以檢視活動服務與受眾需求的契合度,並據此調整其組織策略。

南投縣家長關懷教育協會賴季宏社工督導分享輔導心得

南投縣家長關懷教育協會詹鎧濂社工督導分享輔導心得

在交流提問環節中,社團法人台灣微客公益行動協會洪巧玲副秘書長提出,受輔導組織如何持續運用目前的 Python 學習成果,以及是否會調整社群經營策略。詹鎧濂社工回應表示,未來將依需求調整現有程式碼並結合 AI 工具進行除錯;同時透過數據分析,他們重新認識到社群媒體在行銷上的重要性。

至善基金會孫靖雅研究專員則訽問,在缺乏既有資料的情況下,應如何觸及尚未接觸的潛在參與者。張菁芬副教授建議可蒐集外部相關資料進行比較分析,並與自身議題對應;洪欣渝執行長也補充,即便是小型數據,仍能透過 Python 搭配 AI 彈性應用,發揮多元效益。

最後的綜合討論由張菁芬副教授主持,邀請洪欣渝執行長、賴季宏社工督導與詹鎧濂社工共同與談,聚焦公民團體在推展服務過程中,如何透過社群媒體擴展觸及、深化在地連結,以及理解核心參與者對長期服務經營的重要性。

與會者大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