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計畫一

子計畫二

子計畫三

聽障溝通科技

團隊】

「促進聽覺障礙者多面向溝通的新世代科技」雲林場 —「溝通修復、心智理論與AI虛擬人在聽障教育的AI科技實踐」

empty

「雲林縣114年度聽覺功能障礙者生活重建服務計畫」於10月15日假雲林縣政府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順利舉行,吸引來自巡迴輔導教師、普通班與特教教師、教保員、兒童發展中心人員、社工師、聽力師及語言治療師等,共同探索AI科技在聽障教育中的應用潛力。

本次課程以「溝通修復 × 心智理論 × AI虛擬人」為主軸,採取理論講授、實作演練與科技操作三軌並行的方式,協助教育現場人員掌握溝通修復策略與心智理論發展的核心概念,並親自體驗AI虛擬人教學平台及互動科技應用。

劉秀丹總計畫主持人介紹國科會人文處「促進聽覺障礙者多面向溝通的新世代科技」

🌟 講師陣容亮點

    🔹 劉秀丹 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講授「溝通修復、心智理論與AI虛擬人互動應用」,示範溝通修復模擬,

           同時介紹國科會「促進聽覺障礙者多面向溝通的新世代科技」包容計畫成果。

    🔹 羅淑珍 語言治療師(澄清醫院兒童發展中心)—提供臨床訓練經驗分享,帶領學員實作溝通修復策略與教材應用。

    🔹 研究助理團隊—除了分享子計畫三「易讀圖文APP」優勢與使用方法,還透過分組讓學員們可以進入AI虛擬人後台設計,讓各小組依實際情境需求生成專屬的AI虛擬人教案。

羅淑珍語言治療師介紹溝通修復教材

此次活動獲得參與者熱烈回饋,許多教師表示:「易讀圖文APP不只是縮短文章,而是設定在小學三四年級的語文程度(用字/詞彙的難易度是很重要的關鍵),讓我們感到驚喜。」此外,「AI虛擬人能讓孩子無壓力的重複練習/學習,也很棒!(不過後台設計有點複雜)」、「AI創建的生成的速度很快,輸入關鍵字,就能很直接地完成後台設計教案,很厲害。」

本次活動展現出「AI × 教育 × 溝通」跨域融合的創新成果,象徵著科技輔助教育不再只是輔助,而是共融教育的推動力量。計畫團隊表示,未來將持續生成更多的AI虛擬人教案,來達到多面向溝通科技應用,讓更多特殊需求孩子在理解與支持中,自在表達、自信成長。

生成式AI虛擬人教案體驗

學員後台製作生成式AI虛擬人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