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計畫一

子計畫二

子計畫三

長輩賦能音樂科技

團隊】

從音樂課出發:在社區實踐中融合教學與科技互動的探索

從音樂課出發:在社區實踐中融合教學與科技互動的探索

我們在厚熊咖啡與蒙愛教會兩個社區場域中,以「音樂課」的形式引入並實踐「包容科技」的理念。透過帶領長輩學習懷舊老歌〈望春風〉,並引導他們認識簡譜、理解數字與節拍的對應關係,進而運用簡易的科技工具親手演奏所學旋律。這樣的課程設計,不僅喚起他們對熟悉旋律的情感記憶,也有效降低了對科技學習的陌生與抗拒感。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觀察到部分長輩在學習簡譜時,因理解困難或節奏掌握不易而產生挫折感,甚至出現不耐煩的情緒。為了提升他們的學習意願與課堂參與度,我們嘗試加入更多互動活動,如節奏拍手、團體合唱與短劇表演等,讓學習過程更輕鬆、有趣,進而激發情緒參與和學習動力。

圖一:望春風簡譜學習與筆記

圖二:短劇演出吸引與提高長輩學習意願

我們初期測試的系統以吉他為設計核心,為避免傳統複雜的和弦按壓,我們改以簡單的數字手勢與肢體動作,讓使用者體驗演奏的樂趣。然而,當課程逐漸進入操作階段時,也出現新的挑戰。許多長輩在面對陌生的數位介面時容易感到排斥與不安,尤其當系統運作不如預期、出現延遲或錯誤時,更加劇了他們的挫折感,甚至引發情緒連鎖反應,影響其他學員的參與意願。

圖三 : 蒙愛教會(上)與厚熊咖啡(下)場域實際操作

為了改善這樣的情況,我們在每次課程後都會進行團隊檢討,從長輩的實際回饋出發,持續調整互動方式並優化視覺設計。透過不斷的修正與微調,我們讓操作體驗變得更加親切順暢,並能因應不同情境彈性應用。我們期望讓科技操作更易於親近,也讓長輩在每一次的練習中逐步建立信心,跨越對科技的陌生與不安。

圖四:透過長輩回饋後優化系統雙指互碰(上)及手部揮動(下)的功能

從這些實踐經驗中,我們深刻體認到,若科技介入要真正實現「包容」,就不能僅止於功能導向,而應關注使用者的心理狀態與學習節奏。因此,我們在後續課程中持續優化設計,一方面讓介面更直覺友善,另一方面在引導過程中注重陪伴與鼓勵,協助長輩建立信心,勇於嘗試原本陌生的科技應用。

六月份課程精華總結連結:https://youtu.be/x-zBot_BnWE?si=Z9O-v2bgvNcjmI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