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計畫一

子計畫二

子計畫三

再聲計畫

團隊】

2025年4-5月份活動

empty

(一)「子計畫一」一般研究參與者校內招募線上說明會

活動時間:2025年4月22日(二)下午16:10-17:00

今日下午,我們舉辦了「子計畫一」的校內招募線上說明會,邀請林昭吟老師與江振宇老師,向同學們介紹本計畫的研究背景、參與方式,並實際展示語音收音系統的操作,讓同學了解語音捐獻的過程與重要性。

老師們解釋,這個計畫將專注在研發語音合成技術,期望透過蒐集大量多元的語音資料,建立完善的語音資料庫,進一步運用人工智慧技術,幫助漸凍人、失語者等語言障礙者「找回自己的聲音」。透過語音捐獻,未來語言障礙者可利用個人化的合成語音進行溝通,不僅保有原本聲音的特質,也能提升輔具的使用效果。

老師們也強調,語音樣本數量越多、內容越多樣,AI訓練模型的準確度就越高,生成的語音將更為自然流暢,進而大幅提升實際應用的可行性與親切感。

本次說明會吸引多位熱心同學報名參與,展現出對科技助人的熱忱與支持。我們誠摯感謝每一位投入的學生,也期盼未來能與更多同學攜手合作,透過語音捐獻,為無聲者點亮一盞希望之光──捐一段語音,傳一份溫暖。

林昭吟老師在線上會議向同學說明知情同意書的內容,包括實際參與流程與注意事項

林昭吟老師在線上會議向同學說明知情同意書的內容,包括實際參與流程與注意事項

江振宇老師進行語音收音系統操作示範,展示捐獻者錄音時的系統介面設計

江振宇老師進行語音收音系統操作示範,展示捐獻者錄音時的系統介面設計

(二)參加【2025年台灣社會福利學會及台灣社會工作教育學會聯合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

活動時間:2025年5月2日(五)

活動地點:國立臺北大學三峽校區 音律電機資訊大樓

我們的計畫團隊非常榮幸受邀參加「2025年台灣社會福利學會及台灣社會工作教育學會聯合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與來自全台超過五十位學者、社工實務工作者與研究人員齊聚一堂,共同探討科技與社會工作的交會與創新應用。

在本次研討會中,我們透過現場佈置宣傳,向與會者介紹計畫的核心理念與目前執行成果,展示我們如何運用人工智慧技術開發溝通輔具,協助語言障礙者突破表達限制,找回屬於自己的聲音。透過真實案例與技術操作示意,展現了科技在人文關懷中的可能性。

現場交流過程熱絡,計畫團隊除了獲得多方寶貴的建議與鼓勵外,也有機會與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深入對話,為未來的跨領域合作奠定良好基礎。

我們深信,科技的力量不只是創新工具,更是實現溝通權利與社會共融的重要橋樑。讓每一位渴望表達的人都能「被理解」、「發聲」,正是我們持續努力的方向。

最後,我們誠摯感謝每一位參與及支持的夥伴。因為有你們的關注與鼓勵,我們在前行的路上,看見了更多希望與可能。

計畫主持人向與會者介紹語音合成技術與語音資料蒐集流程,現場討論熱烈

計畫主持人向與會者介紹語音合成技術與語音資料蒐集流程,現場討論熱烈

本計畫團隊參與年會現場展示,並與與會者交流熱絡

本計畫團隊參與年會現場展示,並與與會者交流熱絡

(三)參加【ICIM2025|展示計畫成果與推廣計畫】

活動時間:2025年5月16日(五)

活動地點:國立臺北大學三峽校區 商學院

本計畫團隊參與「第36屆國際資訊管理學術研討會(ICIM 2025)」,並於會場設立攤位,向來自全國各地的師生與資訊管理領域專家,介紹本計畫的研究理念與階段性成果。

本次展示透過視覺海報、互動說明及成果資料等方式,簡要呈現團隊結合AI科技於語音輔具系統開發與語音捐獻推動上的初步努力,期盼能為語言障礙者的溝通重建與平權實踐盡一份心力。

透過現場的面對面交流,我們有機會將計畫理念傳遞給更多關心語音輔具與溝通平權的夥伴,也得以聆聽來自不同領域的寶貴回饋與建議,為未來技術深化與應用推廣提供了許多啟發與思考。

這場學術研討會對我們而言,是一個難得的學習與交流機會,不僅讓我們能分享研究歷程,也提醒我們:研究不應只停留在實驗室,更應尋求與社會的連結,讓所做的努力有機會被理解、被看見,並逐步轉化為實際應用。我們始終相信:計畫的價值,不只是學術上的創新,更在於讓成果走出實驗室,在實務場域中發揮作用、回應真實需求。唯有透過被看見、被理解、被應用,研究才能真正走進社會,產生實際影響。

感謝每一位駐足攤位、熱情提問與交流的朋友,您的鼓勵與關注,是我們持續前行的重要動力。未來,我們也將持續推動研究與實務的接軌,拓展跨域合作的可能性,讓科技真正服務於需要的人群。

本計畫團隊於ICIM 2025現場設攤展示,吸引與會者參觀交流

本計畫團隊於ICIM 2025現場設攤展示,吸引與會者參觀交流

計畫成員詳細說明語音資料蒐集與輔具設計邏輯,現場討論氣氛熱絡

ICIM 2025活動會場合影留念